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中学(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校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川省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胡满金
【摘要】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发挥中小学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创新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调研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结合四川省和广元市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中小学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创新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劳动教育的含义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态度,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二)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课程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
(三)理解误区
1.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劳动教育确实需要学生出力流汗,但是劳动教育不局限于体力劳动本身,一些动手操作的研空课程,如绣花等精细化劳动活动,都是劳动教育,且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体力本身,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
2.重视劳动就是劳动课时量要大。重视劳动教育,不一定要求劳动教育的课时超过智育课时,而是要在目前的智育课程上,每周加入一课时劳动必修课,给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
3.劳动教育就是只在学校开展的教育。劳动教育的实施地点不局限于学校内部,社区、家庭、家校都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
4.劳动教育就是道德教化的工具和手段。我们虽说劳动教育与育德要紧密联系,但是育德的范畴不仅在劳动领域,而劳动课的意义也不仅仅有育德,还有获得劳动知识和技能,锻炼劳动能力,感受经过劳动创造美好事物的审美过程等。
5.劳动教育就是一种惩罚的手段。很多人将劳动作为一种教育惩罚手段,这让儿童更加地厌恶、远离劳动,也忽略了培育劳动价值观、让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等才是劳动教育应有的核心或本质目标。
二、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发现的问题
(一)学校开展户外劳动教育场地受限。学校对劳动教育是重视的,脑力劳动、一般的手工劳动、平时生活中打扫卫生、值日、值班都开展的很好,并积极到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活动。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在校内的开展确很困难,在寸土寸金的城区,劳动场地很难满足需求,比如挖地种菜、种花种草无法像农村那样自由开展,这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十分不利。
(二)劳动教育评价的应试化。部分班级在执行劳动教育时,将劳动课程等价于学科课程,仍然采取传统的纸笔测验,量化考核的老办法,既不能很好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还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让孩子失去兴趣。
(三)社会贬低劳动教育。我国自古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劳动被视为低人一等的表现。再加上当前社会媒体对各种“物质主义”“金钱主义” 的宣传,严重贬低和异化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三、劳动教育调研的价值与意义
(一)劳动教育调研的价值
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普遍缺失劳动教育。学校现实层面: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重智力劳动,轻体力劳动。学校只追求高升学率,高分数,片面强调学生智育发展,造成学生生活劳动技能低下,劳动意识欠缺。家庭层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成才观让广大家长轻视劳动教育,家长将教育的目的视为摆脱体力劳动,成为人上人。同时又将干家务劳动视为惩罚孩子的手段,造成劳动教育功能的异化。社会现实层面:大众传媒较少传播劳动教育的价值。各种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非理性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断被贬低和排斥,造成劳动教育的边缘化。
(二)劳动教育调研的意义
1.实施劳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个体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发挥着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作用。
2.实施劳动教育是适应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劳动素养,缺少必备的生活技能,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综合素养,以适应当下生活的需要,也适应未来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要。
3.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基本途径。劳动教育不仅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也成为沟通智育、体育、美育与德育的桥梁。
4.劳动教育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间接经验和日常生活中体验过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
5.劳动教育学生手脑并用,将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有机结合。
6.劳动教育将学生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有机相结合。
四、开展劳动教育调研的目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为: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但现在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开展劳动教育的条件不成熟,现实社会中对劳动有偏见,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
(一)调研对象
调查对象是我校中小学,针对这些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参与。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二)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此次调研活动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情况调研”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2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共12道选择题,在选题方面都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2)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对本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
(4)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
六、劳动教育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
(一)劳动教育途径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与通用技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例如我校的中草药种植实践基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学校教务科牵头,各年级劳动课教师负责,划分区域明确责任,精细化管理,让学生在经历取样、除草、整地、种植、护园等系列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与意义,通过开展富有中药味特色的劳动教育,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涵养奋斗精神。
2.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融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零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劳动教育关键环节
学校要注重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把握劳动教育任务的特点,抓住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
1.讲解说明。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指明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危害,让学生明辨是非。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讲解,让学生认清事理,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讲解与启发思考、示范、练习等结合起来。
2.淬炼操作。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强化规范意识,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严守规则,避免主观随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精准到位。强化专注品质,注重引导学生对操作行为的评估与监控,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
3.项目实践。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本真的劳动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注重劳动价值认同,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例如我市的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每年由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定期分批组织到四县三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体验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强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品质,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4.反思交流。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避免了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会具有积极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5.榜样激励。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注意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不仅要有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例如我校组织学生走进零八一军工厂实践体验,听老红军李化武爷爷讲故事等,通过这些事例指导学生从榜样的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
(三)劳动教育评价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1.平时表现评价。要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要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制品、作品等,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2.学段综合评价。学段结束时,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3.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调查,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
七、劳动教育调研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对劳动教育教育情况调研共调查我校10个班,发放电子问卷25份,回收 25份,有效问卷25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结合条形统计图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72%,男性占28%。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图1)
2.对劳动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否认同?
在调查的人群里,非常认同的占60%,比较认同的占20%,不太认同的占16%,完全不认同的占4%。(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重脑力轻体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图2)
3.对于是否认同“劳动最光荣,劳动创新美好生活”的观点。
在调查对象中,认同占96%,不认同占4%(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很重视劳动教育,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人轻视劳动。
(图3)
4.你平时参加哪些形式的劳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值日占96%,家务占100%,社区服务占68%,其他占60%,从未参加过占0%(如图4所示),从调查结果显示出对劳动教育的场所,形式等有很大的开放时空,工种不同形式多样,大部分人都有对劳动不同程度的经历和体验。
(图4)
5.你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如志愿活动、社会实践)?
经调查积极参加所有活动的占84%,只参加部分活动的占16%,支持但不参加和抗拒并不参加占0%(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所有人都很重视,并积极参与劳动。
(图5)
6.你所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形式有哪些?
在调查对象中,到实践基地劳作占76%,社会志愿服务占72%,校园值周占92%,宣传学习劳动模范占64%,学校标语海报占52%,劳动技术教育课占72%,各个学科渗透占52%,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占80%(如图6所示),从调查数据来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创新的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修课。
(图6)
7.你所在学校采取何种方式对劳动素养进行评价?
调查中书面考试占44%,口头表扬占72%,观察、谈话、成长记录等实践表现评定占88%,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占80%,没有考评考评占12%(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
(图7)
8.在生活中你会主动自觉参与劳动吗?
调查中会的,我经常参与劳动占100%,不会的,但我会在老师或父母的要求下参与劳动和我从不主动参与劳动均占0%(如图8所示),由此可见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图8)
9.你认为在课堂上所学的劳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如何?
在调查的人群里,在生活中常常运用的占88%,运用比较少的占12%,根本用不到的0%(如图9所示),由此看来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以致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
(图9)
10.除了上课和月活动外,还有其他实施劳动教育的方式吗?
调查中示结果中手工占88%,烹调占68%,家政占48%,园艺占48%,其他占40%(如图10所示),积极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张扬学生个性,发挥特长。
(图10)
11. 学校每周开设几节劳动课?
调查中没有的占4%,一节占44%,两节占32%,三节占4%,三节以上占20%(如图11所示),课时比例结构合理化应根据各校的差异和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
(图11)
12.学校劳动课被占用的情况是?
调查中从没有占44%,偶尔占48%,经常占8%(如图12所示),数据显示各校逐渐趋于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抓实践行。
(图12)
八、关于劳动教育努力方向
1.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功能。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3.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5.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6.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城区场地受限,我们可以利用花园、楼顶、楼道开展一些种植,可以利用空闲教室改装成厨艺教学场所,可以利用教室空间,养花养草美化环境,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等等。
分析调查结果,从中揭示出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加强了对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全面提升了劳动综合素养的劳动教育。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任何时代创造美好生活永恒的手段和方式,劳动教育在任何时代都不失光彩。时代只改变了劳动曾经的模样,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理却从未改变。
【参考文献】
[1]汤勇.劳动是最好的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20,(13):7-9.
[2]杨玲玲.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J].中国高等教育,2020,(9).
[3]黄旭瑾.让劳动焕发时代活力[J].中华少年,2020,(8):246-247.
[4]蔡如军.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反思与优化[J].中国德育,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