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以知识产权“舒筋活络”,畅通区域经济“毛细血管”
大树有大树的挺拔,小草有小草的坚韧。在七里河区,众多中小企业好似经济脉络中的“毛细血管”,它们是区域创新的“活力源泉”;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七里河区积极践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股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充分挖掘区内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精心整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搭建坚实平台。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好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政府搭台,精准“输血”
近年来,七里河区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知识产权领域存在专利、商标转移转化效率低的现象,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步伐和市场拓展空间,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为了帮助企业打破这些发展瓶颈,七里河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股精准“输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进程中,精心编制《2024年七里河区知识产权工作要点》和《七里河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试点区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路径,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细化到具体任务,通过亮牌考核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上,七里河区市场监管局多管齐下。开展“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和“蓝天”专项行动,借助“双随机、一公开”与股所联动的工作模式,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强化行政保护力度。仅2024年,就开展了3次专项行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9件、罚没17.379132万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案件2件,调解4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创新引领,强化“造血”
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才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七里河区鼓励企业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区内企业积极响应,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甘肃青黛中草药美容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由中医中药学、西医药理学等多领域硕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依托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研发出以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的“清调养系列”产品以及美容保健护肤产品。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成立知识产权中心,统筹管理相关工作,积极申报各类项目。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1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44项、外观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还拥有221枚商标和7项著作权。
在舞台演艺设备领域,甘肃工大舞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与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公司拥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且通过多项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多年来,专注于舞台机械、灯光、音响和建筑智能化工程领域,取得了一百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与项目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其中,承建的“敦煌大剧院”舞台机械工程就荣获“鲁班奖”。

金融支撑,助力“活血”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成为企业发展的“活血剂”。七里河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帮助企业将“无形”的知识产权转化为“有形”的资金支持。

2024年,七里河区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1件,融资金额达1000万元,同比增长100%。德生堂集团作为区内的重点企业,受益于这一政策。
发展至今,德生堂不断开拓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事业,深入布局“互联网+”新零售。其打造的111医药馆APP,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的高效畅通。同时创新推出“医药养保”业务模式,积极探索5G时代的诊疗改革路径,借助数智化系统为药房运营和服务能力赋能。随着业务不断拓展,资金需求持续增加,德生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关键资金支持。这笔资金助力公司进一步完善数智化仓储管理系统,加快市场布局步伐,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德生堂已在全国23个省份的64座城市开设超1200家门店,会员人数突破1000万人,成长为中国领先的健康管理及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未来,七里河区将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工作,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加速成果转化;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畅通区域经济“毛细血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记者:吴苏蕊 殷怡凡(实习)排版:徐莉娟
审核:祁华林 签发:王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