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今年计划新培育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东南网4月8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记者从今日召开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福建今年计划新培育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一批“小巨人”企业,并推出第三期100亿元规模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领域实施25个左右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加力扩围“两新”“两重”,落实省技术改造项目融资支持专项政策,出台融资租赁贴息政策实施细则,帮助企业降低技改融资成本;全面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加快推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近年来,省工信厅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动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加快数字化转型这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
我省积极培育16个国家级和3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在规划引领上,省工信部门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福建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培育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创新发展。在培育体系上,修订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升工作方案,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梯队。在政策支持上,我省去年出台了《福建省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基金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标准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规模从80亿元扩大到200亿元。此外,我省积极培育了16个国家级和3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激发涌现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6500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近4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37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26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上,面向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认定增材制造、不锈钢产业、高端绿色鞋服、氟新材料、新型显示等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每家10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引导规上工业企业组建技术中心,已培育省企业技术中心近800家,正推动46家中试平台申报工信部制造业重点中试服务平台,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针对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近三年组织实施296个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分档给予项目3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补助,已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30亿元,已产业化的项目新增销售收入超80亿元。
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一是降低省重点技改项目投资额门槛,对优质中小企业项目投资额不作要求,去年组织实施了2200多个省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增速近20%,比上年快了近12个百分点。二是“技改贷”规模从300亿元逐步扩大到500亿元,省级财政给予企业贴息2个百分点,企业最长可享受3年贴息补助。三是争取厦门、泉州两个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每个城市获得资金支持3亿元,649个项目获再贷款支持超120亿元,64个项目获15.7亿元特别国债支持。
福建: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成效全国第一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辅导福州、厦门、泉州、龙岩申报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得资金补助5亿元,入选城市数量和争取中央资金规模都是全国第一。具体推进中,一方面抓行业示范,每季度召开全省现场会,推广经验、建立平台、打造标杆,培育了摩尔云、海创云等7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量子云码等39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另一方面抓应用推广,实施“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行动,建立近千名数字专员队伍,累计为1.1万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服务,发布优秀数字化服务商、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等,在10个细分行业推动2300多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目前,福建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全国第二,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成效全国第一。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