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撕裂“美国优先”幻象

4月9日,中方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美原产商品再加征50%关税。视觉中国供图
当地时间4月10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上发文称将美国对华关税提高至125%并即刻生效,同时以“暂停90天‘对等关税’”为诱饵拉拢75个国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甚至赤裸裸地宣称:“不报复(美国关税),就会有回报。所以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想来谈判。”
美国的“精准双标”策略——试图以关税分化盟友、集中火力打击中国——却加速了自身的孤立与市场的担忧。“市场并未脱离险境。”有“美国高通胀吹哨人”之称的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朗普鲁莽的即兴演讲并非有用的策略,“关税新政将让每个中产家庭损失2000美元/年……我们远未摆脱困境,信心已丧失殆尽。这是不计后果的即兴发挥,并非战略,而且完全不诚实。”
以“美国优先”为名滥施关税,以“对等”为名行霸权之实,将“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特朗普政府正在全球产业链上撕开难以弥合的裂痕。面对这位“关税暴君”,从亚洲到欧洲,各国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共识:美国的关税毫无道理且具有破坏性,所谓谈判技巧不过是霸凌与压迫,它们正合力对全球经济造成损害。
德国《明镜》周刊刊文指出,所谓的特朗普“战略”,就是“他相信一个混乱且相互对抗的世界,更有利于美国维持霸权”:“美股剧烈波动,投资环境日趋保守,通胀‘高烧’不退,而白宫却执意用百年前的手段应对当代问题。这也更让人确信,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为一个本应‘再次伟大’的国家挖掘坟墓。”
2018年特朗普政府掀起关税战时,曾以“让制造业回归”的妄言点燃民意。然而,美国资深玩具制造商Viahart首席执行官莫尔森·哈特近日结合其15年的一线制造业实战经验发布了题为《美国低估了制造业回流的难度》的文章,“控诉”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无法重振美国制造业,而且会让美国更穷。这位精通中文、曾负责数千万美元跨国采购业务的资深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关税能救‘美国制造’”不过是致命幻觉。
莫尔森在文中写道,以iPhone为例,屏幕、外壳和电子元件主要依赖亚洲工厂。即便加征关税,从亚洲采购仍比在美国重建供应链更便宜高效。“美国的工业级供应链(特别是电子元件)严重不足。没有零部件供应,再高的关税也难让制造业回流——企业最终还得进口。”他忧心忡忡地写道,自己正“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全速冲向经济灾难”,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在为时已晚前及时调整强加关税的做法,否则,美国的国家根基可能被摧毁。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使美国遭遇盟国离心离德、产业政策自相矛盾及滞胀三重危机。”日本雅虎新闻网近日评论称,特朗普政府对所有在美国境外生产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将给美国汽车制造商带来极其沉重的成本负担,使其“制造业回归”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文章指出,美国对华加征极端关税将大幅增加美国家庭支出,美方的“中国需求”正转化为“世界机遇”。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陈淑梅认为,长期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将导致产业链区域化与贸易碎片化,产业链“去美国化”加速,区域贸易集团崛起。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对亚洲主要出口国(如中国、越南、柬埔寨)加征高额关税,可能迫使科技、汽车等关键产业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加快全球供应链重构。
“特朗普的所谓‘对等关税’具有强烈的破坏性、颠覆性,让整个世界处于高度不稳定、不安全、不确定之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宏观经济与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璐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析说,首先,这种“不确定”表现在对世界经济带来的直接冲击,包括扰乱、冲击全球贸易流、资金流,带来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造成企业生存困难、失业激增等。其次,这也是公然践踏自由贸易秩序,藐视世贸组织基本规则,把国际贸易进一步推向丛林法则,国际政经棋盘上弱国更难获立锥之地。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方此举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增,“刚恢复不久的‘精气神’被打跑了,信心被打弱了,预期被打慌了。很多人认为,世界经济已被推向蓄意为之的经济危机的边缘”。
为应对美国滥施关税,中国在实施连环反制的同时也以系统性布局增强抗压能力。近年来中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对美市场依赖已在下降。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单边加税“破坏了二战后国际社会为建立多边贸易体系付出的努力”,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携手共建国家,推动经贸便利化自由化。“竞争性加税导致新兴发展中国家出口承压,全球价值链重新调整。”他指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质上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全球的包容性发展,促进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各国协商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问题,共同推动经贸便利化自由化,促进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行和安全韧性。”
陈璐也观察到,一些国家已意识到要发展更多贸易伙伴,“特别是开拓全球南方国家的广阔市场”,“这正是中国倡导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坚信全球化大势难以被美国一家逆转”。
本报北京4月1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晓静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1日 03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