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黑马”一道新能迎千亿级国资入局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在光伏“寒冬期”,一家千亿级地方国资向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道新能”)伸出“橄榄枝”。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衢州工控”)收购一道新能股权案。
根据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内容,衢州工控下属子公司与北京睿汇海纳科技产业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睿汇”)签署协议,衢州工控收购一道新能17.46%的股份,后拟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取得刘勇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一道新能的表决权。
交易前,刘勇持有一道新能29.03%的表决权,单独控制一道新能。交易后,衢州工控将持有一道新能不少于34.05%的表决权,单独控制一道新能。
对于上述交易,截至发稿,一道新能方面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作出回应。同时,记者致电衢州工控,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记者注意到,目前上述交易尚未最终完成。但接近一道新能的人士向记者称,该交易将会在本月完成。交易完成后,对公司经营决策并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一道新能由“光伏老兵”刘勇于2018年8月创立,主要从事高效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及系统应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及电站投资、建设、运营。由于发展迅猛,一道新能很快跻身全球光伏组件出货前十之列,因此其被业内称为“光伏黑马”。
2023年12月,一道新能便递交IPO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然而,在光伏行业与资本市场同时“遇冷”的背景下,2024年8月,一道新能撤回上市申请,IPO终止。
身处光伏“寒冬”,企业普遍出现大幅亏损,现金流压力加大,负债高企。
在招股书中,一道新能预测,由于光伏产品价格变动,将增加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并对公司产品毛利率造成不利影响,预计2024年1—6月份公司经营亏损。
2021—2023年,一道新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7.71%、86.54%和 86.89%,与同行相比较高;流动比率分别为0.89倍、0.98倍和1.04倍,与同行相比较低。
一道新能IPO终止一个月后,市场便传出消息称,宁德时代拟逆势抄底一道新能。不仅如此,三峡集团方面退出对一道新能投资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三峡集团与一道新能具有密切关联。按照当时一道新能披露的招股书,三峡集团控股子公司——三峡资本通过北京睿汇投资持股一道新能。北京睿汇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江峡鑫泰,三峡资本持有后者40%的股权,并与北京海国鑫泰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控制江峡鑫泰。不仅如此,三峡集团还是一道新能的第一大客户。
如今,衢州工控下属子公司与北京睿汇签署股权收购协议,这也意味着三峡集团退出投资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
作为交易接盘方,衢州工控于2018年5月25日成立,主要业务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商品房开发及销售等。衢州工控为衢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企业。
据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信息,衢州工控自成立以来,聚焦衢州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勇挑“打造千亿平台、承载新城腾飞”的使命担当,做精做强城市服务、工业贸易、园区开发、资本投资、能源环保、创新平台、要素保障、公建配套、特许经营等九个支柱型业务。
截至2024年年底,衢州工控的总规模已经达到1750亿元。2024年7月,衢州工控还成为A股上市公司——衢州发展(600208.SH)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行业发展周期低谷时,地方国资出手“纾困”的案例并不鲜见。比如, *ST中利(002309.SZ)在2024年通过重整,现控股股东为厦门建发,实控人为厦门国资委。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