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特辑《春启山河》:戏曲不负好春时


三月三上巳节,《角儿来了》也上新了。作为总台戏曲频道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其始终走在电视戏曲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前沿,时常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与看点。最新播出的戏韵国风春日特辑《春启山河》紧扣春的主题,邀观众曲水流觞,共赴如诗雅韵,令人耳目一新。
节目以兰亭这一千古名胜为舞台,设计了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四位古代文人曲水流觞的雅集,精选和春有关的南北地方戏,在精心设置的春游、春景、春雨、春情、春词等几个桥段,让春的意韵通过诗人情怀袒露,春的温馨开掘充溢荧屏。在每一个春的主题鲜明的桥段中,南歌北曲都围绕着季节、景色、风物、情怀寻找到各自的戏曲表达对应,充分运用实景中的呈现来渲染节目意境,产生美轮美奂,特别是充满青春朝气的观赏看点。

评弹演员陆锦花的评弹演唱贯穿首尾,那种甜甜糯糯的吴侬吟歌让春情、春景、春意沁润在观赏者的心头。年富力强且艺术经验成熟的王柔桑和盛舒扬,以地道的“范派”、“傅派”,表演了《梁祝·十八相送》对唱,在青山绿水中情感萌发,真情流淌,通过曲径、流溪、过桥、赏景,表达出比舞台更有意境的梁、祝二人相送而不舍,相恋不说破的那种东方美、含蓄美、戏曲美。京剧演员万晓慧演出的《白蛇传·游湖》,在实景中的恋人邂逅,款款传情下,把白蛇对人间美景的钦羡,对忠厚许仙的生情表达得无疑更有意境。而越剧《红楼梦·读西厢》中,王婉娜、李旭丹这一对“徐、王”流派的优秀新生代,更是在真山真水中,将宝、黛两小无猜的青春真情,歌唱出令人艳羡的艺术效果。其他如黄梅戏《春香传》、碗碗腔《桃园借水》等,也都体现着春风拂面的青春气息。其实,无论电影还是电视,戏曲的审美之所以会与这些新形式产生冲突,关键是节目表现的情和戏曲表达方式没有与实景融合对应,《春启山河》在这方面恰恰处理得很融洽,戏曲内容和情感气质与江南春色、春景无缝衔接,植入自然没有产生审美排异,这充分显现了表演者与导演组的专业和慧心。

一个好的创意总能带来内容的新意和形式的出新。《春启山河》走向真山真水,寻找到与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高度契合并能够充分绽放的节目空间。四位文人大家不仅诗篇流传千古,他们的爱民情怀更是宝贵精神财富。节目选择楼宇健、余维刚、梅院军、史燕彬四位江南地方戏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在一歌一咏中带入所要表达的春之自然美和人文美,特别是切合主题的地方戏曲,使节令背后的文化气息与时代精神升华出浑然一体的节目效果。
《春启山河》可说是《角儿来了》又一次更有深沉意蕴的策划。一如春天代表的希望与朝气,节目呈现的都是南北剧种最有实力和朝气的年轻人演绎的拿手节目,沪剧、越剧、瓯剧、京剧、川剧、淮剧、碗碗腔、黄梅戏,所有节目演绎出了对春的多维解读和独特呈现。但我更理解编导者之所以展现青年演员的传承发展,其更深沉寓意则在于,喻示戏曲文化的勃勃生机与传统文化的古老而青春。

将诗、景、戏、情四者做到有机一炉,对于一档节目不是一件易事,而《春启山河》恰恰完成得很统一,很自然。这说明《角儿来了》有一支很过硬的青年编导阵容。加上拍摄方式的灵动,呈现出的效果有令人很惊奇的独特美,也形成这个节目特有的呈现美。我最佩服的是节目虽仅60分钟,却把诗人、诗意;戏情、戏理;风光、风骨融合成一首电视的交响,自然而然做到了消除戏曲电视欣赏的门槛,在古雅深邃的戏曲文化与当代青年观众,以及当下传播新方式之间,打出一条便捷并有独特吸引力的通道,真正完成了诗意充满人文气息,景色富有民族之美,戏曲传递千古真情的三位一体。
都说看戏看的是“角儿”,不过在新的传播生态下,如何凸显“角儿”,让观众充分从“角儿”身上领略戏曲之美,需要作为媒介的戏曲节目在节目形态,特别是拍摄创作方式上做出持续的探索。《角儿来了》有着较为坚定的戏曲内容坚守,也有传播制作方式的出新创新。感触最深的是总能通过节目的构想与实施,带给传统戏曲电视传播许多新的看点,特别是能够将戏曲传统与本体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审美魅力,在年轻观众与青年戏曲演员的亲和相逢下,比较充分地予以激活。如2024年新春期间,《角儿来了》与总台山西站联手打造的“戏韵平遥年”,以探访串联文化热点,以文化丰富旅游体验,畅游平遥古城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名家游赏视角与经典名段演唱的有机结合,让大小屏观众享受一场兼具文化特色与戏曲精粹的新春盛宴,创新成果与文旅融合大趋势一脉相承。此次春日特辑《春启山河》不仅为我们带来春的气息,也带来了戏曲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