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丨尊重边界 共同遵守的规则底线不容突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9:00:00    

川观新闻记者 陈松

近日,网络上一条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的视频引发关注,今天该事件又有新的进展,该名女子被依法行拘。

据媒体报道,4月18日13时许,随着列车警告声,深圳北站D2404次列车车门处于缓缓关闭中。突然,车上乘客吴某某以“等待同行人”为由,强行伸腿阻挡车门关闭。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列车二次关门,虽未造成晚点,却将全车旅客置于潜在风险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其行为已构成“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最终被铁路警方依法行拘。

无独有偶,2018年合肥教师罗某扒阻车门致列车延误,2021年徐州蒋某用行李箱卡门强行登车……相似剧情反复上演,折射出部分人对公共规则的漠视。

高铁运行需精确至秒,一次阻门可能引发调度系统“多米诺骨牌效应”,轻则打乱全国铁路网时刻表,重则诱发安全事故。《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明确规定“非法拦截列车”属违法行为,最高可处2000元罚款并拘留。笔者查阅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铁路共处置类似阻门事件127起,其中超六成当事人声称“不知违法”。这种法律意识的集体缺位,暴露出普法教育与规则内化之间的落差。

面对极少数人对规则底线的挑战,笔者认为,单一惩戒难以治本,需构建“法律刚性+教育柔性+技术弹性”的治理体系。

用好法律刚性震慑。铁路警方此次果断行拘,释放出“零容忍”信号。“铁路失信人黑名单”制度更将违法成本延伸至社会信用领域——180天禁乘火车的惩戒,让任性者付出长远代价。

教育宣传润物细无声。铁路部门需创新普法形式,如成都铁路局推出的“高铁安全微课堂”,通过VR模拟阻门后果等,让旅客沉浸式感知“15秒延误可能导致30列高铁调整运行图”的连锁反应带来的损失。

同时,还可以用技术的进步减少此类事件发生。该女子伸腿阻挡车门,是想等待与她同行的旅客上车。随着技术进步,完善推广“智能候补系统”,允许旅客通过App申请紧急候乘,增加乘客乘车成功的弹性冗余度,或许能减少“最后一秒狂奔”的冲动。

从绿皮车时代“扒车窗”的混乱,到高铁时代“秒级调度”的秩序,中国用四十年完成了交通文明的跃迁。但技术的飞跃必须与公民素质的提升同频共振。当每个人都能敬畏规则、尊重边界,“高铁速度”才能真正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