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志 行贵州 | 上春山,摘野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4:08:00    

乌蒙山的春天总是伴随嫩绿的野菜而来。

春风掠过,贵州秒变大型“野菜盲盒”现场。3月以来,在美团上线“野菜”相关套餐的贵州餐饮商户数同比增长156%,“野菜”套餐团购订单量激增576%。与此同时,“贵州野菜”也飘香全国,3月以来,“贵州野菜”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3倍,野菜火锅、野菜自助均成为Top热搜词。

春寒料峭的春山上,一场春雨过后,一簇簇带着新鲜泥土气息的荠菜突然从地里冒出,勤快的农妇将其采摘、挑选好,一筐筐送到集市上,马上就会被赶早的人们一抢而空。

荠菜是早春的第一野菜,有着独特的清新气息和爽口滋味。明代文学家王世懋的《瓜蔬疏》中说:“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荠菜、枸杞苗、五加芽,草中之美品。”《大定府志·经政志四》里记载道:“大凡大定土物之见于近志者,于蔬……有荠,一名地米。”黔西北的老百姓将荠菜俗称“地地菜”“地米菜”。

荠菜吃法多样。通常将荠菜洗净后剁碎,与肉末拌匀,做成猪肉荠菜馅,包成饺子或包子。趁蒸熟的饺子或包子出锅时,合着热乎劲儿,蘸上一点荞醋,咬上一口,鲜香的荠菜味扑面而来,满屋里氤氲着春天的气息。另一种吃法,是跳水活菜的做法,将淘洗好的荠菜放入翻滚的底汤里烫熟后即食,特别下饭。

春天,毕节春山图。 黄超 摄

椿芽是春天的信使,温煦的春风拂过后,高大的椿树枝桠上蹿出紫红的火焰。将嫩嫩的椿芽采摘后焯水沥干,与鸡蛋同炒,香气四溢。也有将焯熟去生涩味的椿芽素吃,一种吃法是将全棵椿芽整整齐齐码在盘中,配上一碟豆腐乳,蘸着吃;另一种是切成细碎的椿芽拌煮熟黄豆,加入香油、生抽、食盐,凉拌着吃,别是一番滋味。

青团,又叫清明粑,是春天的另一种表达。毕节西部县区把青团叫作火草粑,东部的黔西、大方、织金等地则叫茅香粑。青绿的嫩芽,附着白色绒毛,鹅黄的小花点缀其间,是制作火草粑的主要食材。火草又叫清明草、茅香草。将火草去根,洗净,捣成草浆或稍煮后待用。糯米和籼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装进一个大盆,把捣好或煮好的火草倒入,均匀和在一起。粉揉搓好,进行调馅,馅的不同决定火草粑的口味。火草粑有咸香的,也有实甜的。咸香馅的用腊肉丁或鲜肉末、豆干丁、大头菜丁在一起混炒,实甜的一般是包汤圆用的苏麻馅。苏麻分为糠苏麻、油苏麻两种,配有玫瑰糖、砂糖、白糖、冰糖,芝麻、核桃仁、花生仁、葵花仁,蜜饯红橘饼、蜜饯冬瓜等。揉好的米粉被捏成一个个小青团,压扁,像包饺子一样包上调好的馅料,放进蒸锅里,盖上锅盖,剩下的事情就交给火炉里噼噼剥剥的柴火。炊烟袅袅,春风不寒,空气里弥漫着火草的芬芳。火候一到,掀开锅盖,肥嘟嘟的火草粑色泽烟青,鲜香扑鼻。迫不及待地咬一口,软糯新鲜,滋味绵长。

清明前后,毕节又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野菜占领市场,当地人叫作“锣鼓菜”(也称罗鬼菜)。初以为形状与中国传统乐器锣鼓一样,后查《大定府志·经政志四》记载:“萝鬼菜,即柴胡,俗名姨妈菜”,才知其名大有来头,与罗氏鬼国有关。罗氏鬼国是古代西南地区由自称“罗苏”“罗罗”的彝族先民建立的政权,主要活跃于毕节市,其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罗氏鬼国实行鬼主制度,部落联盟由大小鬼主统领,兼具政治、军事权力,形成“千年土司”世袭体系。鬼主是唐、宋史籍对分布于今滇东、黔西、川南的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等首领之称号,因辖区和势力大小不同,有鬼主、大鬼主、都鬼主之分,中原文献遂以“鬼国”称其政权。秦汉以来罗氏鬼国开始接受羁縻统治,宋元时期逐步纳入土司制度,明代发展为水西安氏土司。作为地方特色食材的罗鬼菜,不仅是饮食文化的体现,也反映了西南少数民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智慧,其名称与历史、族群符号的关联更增添了文化厚度。

锣鼓菜的做法简单朴实。摘其绿叶、茎秆掐段,清洗,放入滚水里焯一下,滗去那道墨蓝的苦水,盖上锅盖用猛火煮沸。不出十分钟,便有一股清香的中药味随着袅袅的蒸汽弥漫整个房间。待锣鼓菜茎叶皆煮烂,加入米汤水,用筷子搅拌,直到汤色变稠,呈粥糊状,一锅节令时鲜便出炉了!煮锣鼓菜有道道,吃锣鼓菜也有讲究,得素吃凉吃。素吃必备糊辣椒蘸水。糊辣椒得现烤,蘸水不放酱油与味精、鸡精,只加蒜泥和盐,最不能少的是豆腐乳,把豆腐乳搅成稀汤,倒进蘸水里,待锣鼓菜凉透,便可开吃。是一道很好的药膳蔬菜。

据现代植物专家考证,毕节的锣鼓菜为“紫花前胡”,根称前胡,入药。为解热、镇咳、祛痰药。《大定府志》记作柴胡,应为有误。

尝鲜无不道春笋,春笋可谓春季餐桌必备的舌尖美味。中国人食用竹笋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经·大雅·韩奕》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就开始食用嫩笋和蒲菜了。《大定府志·经政志四》里记载毕节出产的竹笋就有慈竹笋、苦竹笋、方竹笋、堇竹笋、滑竹笋。方竹笋通常与腊肉同炒,当笋的鲜嫩与肉的油脂融合,二者相得益彰,刺激味蕾,闻着味儿,都能令人垂涎欲滴。嫩白的苦竹笋用来做苦竹肉片汤,尖包肉切片上芡,将几片生姜、少许盐酸菜炒香,加入清水煮沸,然后放入苦笋,煮至苦笋略软,加入码好的肉片,煮至肉熟透,一锅美味的苦竹笋肉片汤就完成了。喝上一口苦竹笋肉片汤,清香爽口的苦笋和肉片的鲜美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山的深处,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这不仅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对乌蒙大地的春天深深的眷恋。

>>>>>>>>>>

相关链接

读方志 行贵州 | 古玉兰与毕节的旷世奇缘

读方志·行贵州 | 凤冈县玛瑙山古军事营盘探遗

读方志 行贵州 | 思州万物茶为上,到茶乡品茶香

读方志 行贵州 | 橘中“大红袍”的兴义记忆

读方志 行贵州 | “洋芋国”的故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阳慈善巷:贵州近代慈善事业的缩影

读方志 行贵州 | 甘当贵州文旅推荐官的清朝官员洪亮吉

读方志 行贵州 | 趣谈侗族传统头浴

读方志 行贵州 | 图云关,见证烽火仁心

读方志 行贵州 | 牙舟有名陶 糍泥着秀色

读方志 行贵州 | 建在悬崖上的古寨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里的武林高手和他们的狠活

读方志 行贵州 | 七星关口仰高风

读方志 行贵州 | 夜郎秘境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三位知府与王公桥的情缘

读方志 行贵州 | 开科以宏文教 闻达兼济乡里 —— 田秋推动贵州开科取士

读方志 行贵州 | 其貌不扬的世界名犬——下司犬

读方志 行贵州|志书里的廉洁之脉

读方志 行贵州 | 三都大桥印迹:从望江兴叹到美好记忆

读方志 行贵州 | 三丈水,一个河谷的传奇

读方志 行贵州|鲍家屯:历史即当下,往事不如烟

读方志 行贵州|虎门巷:见证贵阳过往的老巷子

读方志 行方志 | 青溪铁厂史话: 中国钢铁重工业的发端

读方志 行贵州 | “豉辣”食话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中“父与子”的故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黄小西,吃晚饭”,徐霞客打卡了两处

读方志 行贵州 | 地方志勾勒的贵州茶图景

读方志 行贵州|《遵义府志》的“副产品”—— 从《桐梓诗略》《播雅》到《黔诗纪略》

读方志 行贵州 | 梵净山:恐是神仙居,可见不可掬

读方志 行贵州 | 万峰林:磅礴数千里 西南奇胜处

读方志 行贵州 | 竹都话竹

读方志 行贵州 | 西江千户苗寨:千年时光蕴养的第一大苗寨

读方志 行贵州 | 五部县志里的荔波身影

读方志 行贵州 | 徐霞客点赞安顺:城垣峻整 街衢宏阔 市集甚盛

读方志 行贵州|大夏百年 寻脉贵州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古城,地域文化“盆景” 各路“神仙”聚会

读方志 行贵州|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最早教育先贤的星辰大海

读方志 行贵州 | 村超·乡村师范·黄质夫

读方志 行贵州 | 毕节养蜂史话

读方志 行贵州 | 郑珍成为比肩偶像尹珍的硕儒

读方志 行贵州|斗牛相思,交流和情谊绵绵无绝期

读方志 行贵州|古往今来的石阡人,是这样泡温泉的

读方志 行贵州|石牛口,一个不该遗忘的地方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 | 首批官费留学生与首家公立医院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旧志中的土司书写与土司形象

读方志 行贵州|寻着方志看白云

读方志 行贵州|古韵悠悠巢凤寺

读方志 行贵州|在村志里寻找乡愁

读方志 行贵州 | 护国英烈传

读方志 行贵州|隆里所村:600年前那位建筑设计师,请收下我的膝盖

读方志 行贵州|六盘水黄土坡,不见黄土不见坡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土司从被动修志到主动存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吴中蕃两修《贵州通志》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亭台楼阁的隐秘往事

读方志 行贵州 | 遵义舟水桥与八五厂的变迁

读方志 行贵州 | “广济”古桥 曾经的交通要道

读方志 行贵州 | 从贵州“惜字塔”说起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飞地”趣话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第一位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读方志 行贵州 | 相宝留云

读方志 行贵州 | 魁胆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读方志 行贵州|黔东南白酸的悠远历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牛瘪”和白酸一样,古已有之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招堤,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读书志 行贵州 | 夜郎坝1300年坐不更名的历史密码

读方志 行贵州|梁启超的贵州朋友圈

读方志 行贵州|为什么郑珍和莫友芝不愿意承担《贵阳府志》的编撰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读方志 行贵州|湄潭茶语

读方志 行贵州 | 顺着《遵义府志》的线头,牵出许多惺惺相惜又一脉相承的人和事

读方志 行贵州│《黎氏家谱》,让家谱从私家谱牒变成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历史文献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交际处的前世今生

读方志 行贵州|旧时餐饮广告中的贵阳美食渊源

读方志 行贵州│ 把沙滩村作为“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读方志 行贵州|在志书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体会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读方志 行贵州|“桥梁博物馆”里的古代桥梁

策划/黄蔚 舒畅

文/吴南剑

编辑/赵怡 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