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丨浙川合作再牵手 这本“山海经”下一步怎么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1:50:00    

川观新闻记者 徐浩煊

4月22日嘉陵江畔,2025年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系列活动暨首站南充行,正式启动。59家浙江企业负责人到场参会,南充市及各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现场推介,为浙川合作再开新篇章。

活动现场。徐浩煊 摄

浙川合作再牵手,这本“山海经”下一步怎么念?

首站活动为何“相中”南充?

270余个投资项目落地南充、总投资超1200亿元……活动现场,南充市委主要负责人分享的一组近十年来的数据,透露出首站活动“相中”南充的底气。

南充传化公路港。高坪融媒 供图

“我们投资南充已经12年了,目前的投资范围已经涵盖现代物流产业的多个领域。”作为较早入驻南充的浙江企业之一,在南充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渊看来,推动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南充有协作经验,更有产业基础。

在位于南充市嘉陵区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南充基地,围绕“醇氢+纯电”两大核心技术路线布局的新一代商用车,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来自浙江的研发技术,配合南充车间的制造能力,使总装线上每4分钟即可下线一台新能源整车,这一产量已占全省的96%左右。

不仅是制造业,农业方面的合作同样有序展开。在仪陇县双胜镇,由温州市龙湾区帮助建成的智能化育苗中心,一经投用效果显著——每日育秧能力达2.4万盘,能够满足1200亩水稻田的秧苗需求。“过去囿于资金问题,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慢,在龙湾区的帮助下,我们利用了44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实现了育苗技术的革新省级。”四川德懋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育苗中心现场负责人罗坤说。

“南充与浙江的合作远不止于此。”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帮扶协作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制造业为首,涵盖文旅、民生、人才、消费、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12个领域的协作专项计划已陆续出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南充汇聚。

如何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

“12年前,南充物流业个体户多、每户个体的运输能力低,运输车辆也都是传统的燃油货车。”回忆起刚落户南充的场景,龙渊记忆犹新。但随着物流业的绿色转型,数以万计的传统燃油车如何统筹,新能源货车从哪买、如何用,如何为工业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成为龙渊亟待解决的难题。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南充基地。李向雨 摄

彼时,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南充基地2015年7月破土动工,2017年7月第一辆新能源商用车总装下线。同属浙企、产业互补性强,能否借助这一契机自我“造血”?这让龙渊和同事们有了新想法。

龙渊介绍,自南充基地首辆车下线起,传化公司就“牵手”吉利,以城配物流为切入口,开展汽车物流供应链平台、新能源运力平台、绿色能源管理网等领域的业务合作。

这一次“牵手”效果明显。以南充基地所在的嘉陵区为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当地逐步搭建起以汽车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仪陇、营山、南部等多个县(市、区)的汽车汽配产业链。同时,这一产业上涨势头强劲,在刚刚公布的南充市一季度GDP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22%。

“除了利用招引企业的优势自我造血,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圈的过程中,南充也更注重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南充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活动现场,浙江海卡飞宏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就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的优势进行宣讲后,迅速吸引了多个县(市、区)的招商专员的兴趣。

“低空经济确实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的招引方向,但这不意味着‘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活动结束后,顺庆区氢能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未来产业链专班负责人吕丽先给自己泼了盆冷水。在她看来,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更应注重缺什么招什么、什么弱补什么。

“顺庆区没有机场,但我们有高校带来的人才优势、有旅游观光资源,也有应急救援、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如果能匹配一个帮助我们解决空域使用问题,同时激活资源禀赋的企业,低空经济发展将事半功倍。”吕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