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快评|取消“仅退款”政策,是电商规则的自我校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7:51:00    

来源/电商最前线

纵览新闻评论员 张子涵

被电商平台奉为圭臬的“仅退款”政策历经4年探索,或许要结束了。

近日,拼多多、淘宝、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纷纷就取消或规范“仅退款”机制征求意见,这标志着中国电商行业正从过度迎合消费者的“内卷式”竞争,逐步回归到买卖双方权益平衡的商业本质。这一转变不仅是灵活的政策回调,更是中国电商生态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背后折射出平台经济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型。

“仅退款”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但是这一规则的设计逻辑过于理想化,低估了人性的复杂,在现实中遭到很多人滥用。不少人利用规则漏洞,虚构理由申请仅退款不退货,导致商家频繁损失商品和货款,甚至由此发展出了专门恶意“薅羊毛”的灰色产业链。

“仅退款”政策实施以来,商家权益受损的案例层出不穷,尤其对中小商家构成沉重负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机制扭曲了正常的消费市场机制,商家不再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而是研究如何防范恶意退款,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坏现象。着眼整个电商行业,“内卷式”竞争只会让行业陷入低效率、低创新、低水平的困境。全面取消“仅退款”,从恶性竞争回归良性竞争,是现实的大势所趋。

由此可见,再好的创意和设计,都得经过实践检验,当保护消费者的善意政策异化成阻碍行业发展的绊脚石,改革便成为必然选择。

当然,“仅退款”政策的调整并非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弱化,而是寻求更加可持续的保护方式。健康的电商生态应是既能有效防范商家欺诈,又不纵容少数消费者的恶意行为;既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又不损害商家经营利益。这需要平台建立更实用的信用评价体系、更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更公平的风险分担方案。例如,交易风险由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分担;引入区块链技术,提高商品流通过程的透明度,从源头上减少争议发生。

“仅退款”政策的诞生与落幕,为数字经济治理提供了启示,任何商业创新都必须尊重基本的经济规律和现实情况,并基于现实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实现电商行业长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