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大产业”“两张名片” 四川岳池这样解读“高质量发展密码”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岳是青山,池为绿水。青山绿水,合成岳池。”4月25日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岳池专场上,广安市岳池县委书记陈松柏这样介绍岳池。
同时,围绕“‘三大产业’挺起经济脊梁,‘千年曲艺’唱响诗和远方”解读岳池的“发展密码”。
做好三大产业文章
2024年上榜西部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用“千百十”一组数,陈松柏概括了岳池县情:“千”即千年历史,置县已有1328年;“百”即百万人口,户籍人口112万;“十”即十亿斤产粮大县,因盛产水稻而享有“银岳池”之美誉。全县辖区面积1479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街道,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成都“两小时经济圈”。
二十载专注深耕,医药健康产业“一花引来百花开”。“二十余年来,通过岳池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接续奋斗、坚持不懈,我们已建成全省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陈松柏介绍,岳池朝阳化工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以医药化学原料药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园区,原料药产业集群创建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四川省第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拥有全国独家(优势)品种64个。

岳池生物医药产业城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大力发展原料药产业的基础上,岳池已初步形成“原料药+制剂”一体发展,医疗器械、医美妆容、中医药、医贸物流及康养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已集聚6大门类64户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全口径产值203.5亿元。
半世纪闯滩苦干,输变电产业“乘风破浪立潮头”。岳池乘改革开放东风,于1978年成立了第一家输变电施工企业——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开始成建制输出输变电劳务。
借助国家电网建设高速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一代又一代岳池输变电人,以“宁愿闯滩苦干、不愿守摊苦熬”的坚毅与执着,走出家乡、走遍全国、走向世界,足迹遍布东南亚、非洲、欧洲、南美洲,架线总里程约100万公里。2024年实现产值70亿元、税收4.9亿元。“岳池输变电工”获评全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跻身全国20个最具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小平故里“走出去”的一张闪亮名片。

岳池输变电产业园
三百年历久弥新,米粉产业“香飘千里进万家”。岳池地势平缓、江河交错,嘉陵江、渠江蜿蜒贯通,浇灌出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孕育出岳池这一“鱼米之乡”。岳池米粉自康熙年间传承至今300余年,近年来,按照“种研产销”一体化发展思路,岳池米粉已制定行业标准14项,线下商超门店、餐饮门店3560余家,产品远销西班牙、英国等13个国家(地区),2024年米粉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6亿元。

岳池莲桥米粉加工厂
依托岳池米粉,岳池正着力构建以粮油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冲刺100万亩粮油、100万吨蔬菜、100万头生猪、100亿元产值的“四个一百”目标,成功跻身10亿斤产粮大县序列,岳池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中期绩效评估。
持续擦亮两张名片
农家曲艺“韵味悠长传四方”
公元1172年,南宋诗人陆游在岳池写下《岳池农家》,诗中“农家农家乐复乐”奠定了岳池“农家乐”的文脉根基。
“我们以‘农家文化·陆游记’为主题,把诗中的‘花、酒、丝、姑’等元素融入旅游产业,打造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旅游目的地,实现农耕文化与现代旅居的完美交融。”陈松柏介绍。
不仅如此,岳池还有“乡间村村皆曲艺,丝竹声声浸街衢”的天籁之音,2007年成为中国西部首个“曲艺之乡”,有竹琴、清音、盘子、快板、荷叶等20多个曲种,“农忙耕种,农闲听曲”一直是岳池最独特的风景。“岳池杯”被中曲协确定为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固定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目前正在打造全国首个曲艺主题园“曲艺百花园”,推动曲艺文化强势出圈。
“银岳池,迎天下。”陈松柏发出推介,诚邀各位朋友来岳池做客,享田园静谧,品米粉醇香,赏曲艺悠长,在岳池山水街巷间穿行,美好入“岳”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