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请到银行放款,共4个小时!是什么感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2:40:00
从企业提出贷款申请、签订贷款合同到放款,需要多久?重庆子午食品有限公司的体验是4个小时。近期,农业银行重庆九龙坡支行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在走访中,重庆子午食品有限公司提出了亟需资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该支行快速开展贷前调查以及审批流程,只需4小时,300万元信用贷款就已审批发放。办理流程简、贷款额度高、用信方式优、资金到账快,作为农业银行重庆分行携手重庆金融监管局创新推出的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专属信用类信贷产品,“渝惠e贷”切实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近一段时间以来,呵护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暖风频吹,房地产和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机制跑出“加速度”、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等一系列措施落地实施。去年,信贷资金供给呈现量增价减的特点,银行业保险业新增资金投放超过30万亿元,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科技、先进制造业等一些重点领域的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银行业稳健运行,主要监管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6%,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2025年,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基调下,银行业预计将迎来更多资金来源和结构性业务机会。但在低利率时代,银行业获利能力普遍受到冲击,市场表现加剧分化,对银行资本负债管理、风险管控等提出更高要求。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银行业要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优化布局、苦练内功,调整业务结构和增长模式,实现由外延式粗放扩张向内涵精细化管理转变,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
银行业稳健经营有基础、有能力
去年以来,商业银行以“五篇大文章”、房地产、“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为抓手,保持信贷投放平稳增长,支持经济回升向好。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81.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36亿元;不良贷款率1.50%,较2023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另外,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74%,较2023年末上升0.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0%,较2023年末上升0.46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稳健运行,主要监管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改革化险举措稳步推进进一步夯实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过,伴随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加深,叠加国内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都给银行业运行带来挑战。
“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长期看仍有基础、有能力稳健运行。”前述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有长远规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的有效治理机制,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2025年,我国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之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拓展,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消费平稳增长仍将为银行业发展带来广阔机遇。同时,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整体效能有望进一步提高。银行业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保持稳健发展趋势,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再出发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银行业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高质量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根本之策,应坚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前述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说。
改革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一招。过去一年,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配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综合运用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稳妥处置中小银行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正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稳妥有序地推进实施,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已下降一半。
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正在稳妥化解。银行业主动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推动化解房地产风险,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去年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行,每年可以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超过6万亿元,涉及已经交付和正在建设的住房超过1500万套。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谈及接下来银行业防风险的发力点,该负责人表示,银行业必须坚守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原则,严防脱实向虚、自我循环,把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把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关键着力点,做好“五篇大文章”,支持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力帮助民营和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健康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提出最新部署,要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以及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等。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推动中小银行内部改革至关重要。要通过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聚焦“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行为”,防控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坚决防止风险外溢。推动银行业转型创新,优化融资结构,完善机构定位,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
当前,银行业生息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净息差压力仍存。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着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银行坚持守正创新,深化自身转型,探索“第二增长曲线”,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比如,部分银行充分发挥丰富的金融牌照优势,不断加强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持续以专业性和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部分银行在财富管理、托管等业务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创新产品、服务与流程,做深做透市场和客户,不断树立优势,打造多元化增长模式。还有一些银行围绕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等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银行业需要加强利率传导,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优化布局、苦练内功,调整业务结构和增长模式,实现由外延式粗放扩张向内涵精细化管理转变,积极应对净息差收窄。”前述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具体指出,一是科学降低负债成本。提升核心存款的吸收能力,加强代发薪资、现金管理等业务稳存、增存作用,增加结算类资金沉淀,扩充低成本资金来源;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升全面优质专业的金融服务。二是优化资产结构。做好资产组合管理和结构调整,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增强对新质生产力、“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支持,挖掘新的增长点。三是推动业务转型。发展轻资本业务,提升非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摆脱对资本驱动增长这一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