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的三驾马车:自研、平台与AI突围
作者 | 源媒汇 柯基
3月29日午盘后,心动公司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财报。关键财务数据显示,心动在营收、毛利、净利润等核心指标上表现不俗。
根据财报信息显示:2024财年,心动营收狂飙至50.1亿元,同比猛增47.9%;毛利更是如同坐上火箭,蹿升68.2%至34.8亿元;最终,净利润定格在8.9亿元,一举扭转了2023年亏损6500余万元的颓势。
数据显示,心动自研游戏收入同比激增69.1%至33.17亿元,贡献总营收的66.2%,毛利率提升至62.6%。其中,《出发吧麦芬》上线首月即登顶iOS畅销榜TOP 4,成为心动史上排名最高的产品。
亮眼财报背后,是心动业务结构的深刻变革,也是其战略选择的一次集中体现。过去依赖TapTap流量分发的心动,2024年通过《出发吧麦芬》、《铃兰之剑》、《心动小镇》三款自研爆款实现质变,标志着公司的业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然而,繁华数据之下,暗流涌动。游戏行业风起云涌,竞争白热化,心动需要从渠道依赖到研发突围,从流量焦虑到生态重构,完成从“渠道依赖者”向“全产业链整合者”的蜕变。
TapTap的价值回归
心动的这份财报,TapTap的贡献不容忽视。TapTap作为国内领先的游戏社区,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和优质内容。

TapTap平台中国版App的平均MAU同比增长23.0%,达到4400万。用户规模的稳步扩大,为TapTap商业化变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前,TapTap的商业化进程一直备受争议。TapTap早期坚持不联运、不分成,错失了许多变现机会。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一度让市场对其商业价值产生疑虑。
“TapTap商业化保持克制”,这是外界对TapTap的普遍认知,也是心动管理层对外释放的信号。但“克制”不等于“停滞不前”。如何在不破坏社区生态的前提下,探索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提升平台的盈利能力,是TapTap正在谋求的平衡点。
如今,TapTap逐渐找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TapTap开始通过广告、游戏分发等多元化方式,探索商业变现。用户规模的增长叠加商业模式的探索,使得TapTap平台业务焕发出新的活力。
广告业务增长显著。受益于用户规模扩大和广告投放精准度提升,TapTap的广告收入实现增长。游戏分发分成模式开始贡献收益。TapTap作为优质游戏推广渠道的价值日益凸显,通过与游戏厂商合作分成,TapTap平台业务的营收能力得到增强。
TapTap的商业化探索,也为心动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TapTap平台业务收入的增长,有效弥补了游戏业务的周期性波动,增强了心动的抗风险能力。财报显示,尽管TapTap平台收入增速为21.6%,低于游戏业务收入64.2%的增速,但其稳健增长依然是心动业绩的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TapTap已开始尝试PC版本不分成的策略,这被外界解读为TapTap商业化思路转变的信号。通过PC端与移动端的联动,TapTap有望扩大用户覆盖面,提升平台内容多样性,增强核心玩家粘性,最终反哺平台生态。
“自研+发行”双轮驱动
心动2024年财报,最醒目的注脚莫过于“扭亏为盈”——8.9亿元净利润,对比上年同期6536.2万元的亏损,反转强烈。
如此业绩反转,绝非仅靠TapTap平台单轮驱动,而是心动自研游戏板块的强势崛起。从过去过度依赖TapTap导流,到“自研+发行”双轮并驱,心动正在上演一场战略层面的深度变革。
过去几年,心动已经形成了TapTap的某种路径依赖。TapTap固然在独立游戏领域独占鳌头,但不容忽视的是,外部环境骤变。版号政策收紧,使得新游戏上线充满不确定性。头部厂商挟流量以令天下,进一步挤压了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TapTap的增长天花板隐约可见。
外部环境的倒逼,叠加自身增长的瓶颈,迫使心动必须加大自研投入,寻找新的增长引擎。诚如业内人士所言,自研才是游戏公司的“命门”。唯有掌握核心研发能力,才能构筑长期竞争力,并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目前,心动的“自研+发行”战略已初显成效。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自研游戏的数量和质量双双跃升。《出发吧麦芬》、《铃兰之剑》、《心动小镇》等多款自研爆款游戏横空出世,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据财报显示,2024年心动游戏收入同比增长69.1%至33.16亿元,这其中,自研游戏贡献了绝大部分力量。
自研游戏收入占比的持续攀升,意味着心动正在逐步摆脱对TapTap平台流量的依赖,拥有了更强的自主性。不仅如此,心动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发行渠道,将自研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进一步提升游戏的盈利空间和IP影响力。
自主研发,意味着心动能够更精准地把控游戏内容和运营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玩家需求,提升用户粘性。《出发吧麦芬》首月便稳居畅销榜TOP 10,正是对心动自研实力的最好注脚。

图:《出发吧麦芬》游戏宣传图 | 来源:公司官网
自研游戏的成功,还为心动带来了宝贵的IP资源,这些IP未来可被持续开发和利用,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为心动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正如心动管理层所规划,未来将持续加大在自研领域的投入,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游戏产品,进一步巩固“自研+发行”双轮驱动的增长模式。
AI的杠杆
如果说发行、自研等传统游戏公司业务板块是心动业绩增长的“显性引擎”,那么,用AI缔造“创造平权”,激活开发者生态,则是其增长的“隐性动力”。
心动深谙,游戏行业的繁荣,本质上是创新和创造的繁荣。而创作者和开发者,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如何更好地赋能创作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就成了游戏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游戏行业的特殊性在于,爆款的诞生,往往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它并非完全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来复制。很多游戏公司斥巨资、集结顶尖团队研发,最终却折戟沉沙,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反倒是不少小团队开发的独立游戏,常常能够凭借独特的创意和玩法,意外走红。
从心动的业务布局来看,拥有着领先行业的创意创新布局。
一直以来,TapTap都对独立游戏和中小开发者格外友好,通过提供免费的游戏发布、推广、运营等服务,大幅降低了开发者的入驻门槛。
TapTap通过持续加码开发者生态建设来巩固在独立游戏、中小开发团队领域的生态优势。比如,全年举办TapTap游戏发布会、开发者沙龙及“聚光灯Game Jam”创作大赛,取得了游戏玩家和游戏开发者的良好反响,进一步巩固在独立游戏领域的地位。
这样一来,有了成熟的开发者生态之后,心动就可以利用AI等前沿工具,缩短从创意到产品最终落地的周期。
在财报电话会上,心动管理层再次强调了AI技术在提升研发效率、降低创作门槛方面的巨大潜力。在心动方面看来,不仅仅是将AI作为一种效率工具,更是希望借助AI的力量,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开发者生态,最终实现真正的“创造平权”。
所谓“创造平权”,意在让更多有才华、有想法的创作者,无论其规模大小,技术能力高低,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创作中来,并分享行业发展的红利。
试想一下,AI可以辅助开发者进行游戏场景设计,告别枯燥的手工建模;AI可以帮助开发者进行角色建模,让美术资源不再成为瓶颈;AI甚至可以参与到剧情编写和代码编写中,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从目前的业务布局来看,心动已经将相关AI技术融入公司业务之中。
在美术环节,公司原创研发AI绘图插件,辅助设计师更高效地打磨美术画面细节;训练项目专属的角色AI模型,设计师运用AI工具根据产品研发需求,快速生成前期创意;在纹理生成、动捕优化等方面,AI也显著减少了人工参与的重复工作量,进一步缩短研发周期;通过综合运用AI,美术部门整体提效超 50%。
在文本翻译环节,以前需要依赖外包翻译公司,费用高昂。而引入AI后,心动已实现在翻译质量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大幅削减翻译开支。此外,在AI辅助代码编程上,公司也已积极落地。
除了将AI技术融入公司现有业务之外,心动还在更为基础的AI领域,灵活部署了研究资源,作为保持对于前沿技术追踪和与AI行业切磋的“敲门砖”。
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心动的开发者生态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更多充满创意和想法的游戏作品将涌现出来,为TapTap平台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心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