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诈骗盯上中小学生,家长、学校咋“接招”?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方芳
AI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连带着诈骗的形式悄然蜕变。
今年以来,多个地区频繁曝出中小学生因AI诈骗而遭受财产损失的案件,损失金额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这些诈骗手法常常以“明星好友”“免费送游戏皮肤”等诱人的话术为幌子,让易受诱惑的孩子们陷入了“深渊”。
面对AI诈骗手段升级,岳阳的家长、学校、社会各方积极行动,共同探索防范AI诈骗的有效路径。
AI诈骗升级,学生成为高危群体
据网络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涉及中小学生的AI诈骗案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诈骗分子用AI伪造熟人声音、外貌,手段隐蔽,令人难辨真假。中小学生社会阅历浅,对网络世界认识不足,面对“福利”“中奖”等蛊惑话术,极易上钩。
家长李女士谈及孩子的经历:“孩子沉迷游戏,常与陌生人网聊。前段时间,有自称游戏公司客服的人联系他,说转500元手续费就能得限量版皮肤,孩子差点上当。他年纪小,根本意识不到危险。”
在岳阳,像李女士孩子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湘阴县城北学校蓝老师表示:“很多学生沉迷网游交易,交易时毫无保留地透露个人信息。他们对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信息也缺乏保护意识,随意在不明App上录入信息,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被网友称为“江宁婆婆”的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民警王海丁,曾在视频号上剖析中小学生面对新型电诈的脆弱性。孩子们在网络中遇到涉及金钱交易的情况,常缺乏警觉,轻易踏入诈骗圈套。
在很多例AI诈骗案中,不少孩子因个人信息泄露而陷入陷阱。若只是一般性信息泄露,风险相对可控;若涉及银行账号、手机号等敏感信息,必须立即行动。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管毕升分享学校安全教育经验:“我们反复教导学生,发现个人信息泄露,要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报告,家长和老师会协助报警。若家长和老师无法及时帮助,学生们可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该热线全年无休、24小时值守,接线人员会为孩子提供专业反诈指导。”
筑牢三道防线,守护孩子网络安全
在抵御AI诈骗的过程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至关重要。借鉴“江宁婆婆”等专业人士的观点,家长可以通过筑牢以下三道安全防线,为孩子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堵塞支付漏洞
岳阳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支付风险,并积极行动。
家长王先生说:“我关闭了孩子游戏端、微信和支付宝的免密支付,设置专属支付密码,还为他办了低额度银行卡,限定交易金额,每周检查账户流水。这样,我能掌控孩子的支出,发现异常可立刻冻结账户。”
通过精细化支付管控,家长可有效规避财产损失。
日常反诈训练
许多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反诈训练。
家长赵女士分享经验:“我关注新闻诈骗案例,挑选贴近孩子生活的,如游戏、网络交友诈骗等,和孩子探讨应对方法。我们还约定了反诈暗号,转账前需核对暗号,防止孩子被骗转账。”
此外,家长应引导孩子利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现涉诈线索及时举报,提升孩子反诈能力。
数字身份管控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数字身份信息保护至关重要。岳阳市第十中学家长陈女士严格管理孩子的数字身份:“我叮嘱孩子,社交平台不能用真人照片当头像,也不能展示学校标志。非必要情况下,禁止在App上录入生物识别信息。我帮孩子设置了不同的账号密码,并定期更换。”
家长要向孩子强调,学校地址及校服照、家长手机号、游戏账号密码、身份证照片这四类高风险信息,绝不能对外透露。
全民行动,学校全力筑牢反诈堡垒
中小学生防诈骗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投身反诈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将反诈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体系,定期开设反诈课程。课程形式丰富多元,除了系统的知识讲解,还设置了情景模拟、场景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沉浸式学习,提升防骗、识骗能力。
同时,不少学校还进一步强化对校园网络以及学生使用平台的监管力度,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反复提醒学生认准官方认证平台标识,切不可在不安全的平台进行交易或交流,从源头上降低学生遭遇诈骗的风险。
诚如“江宁婆婆”所言,中小学生若能在此时构筑反诈意识防线,将对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岳阳,家长、学校、社会正携手为孩子们筑起AI防诈长城。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守护下,他们能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快乐学习、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