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县:“乡邻模式”助力安置变安居
刘甫叶是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青峰村村民,他过去四处打零工谋生,如今在家门口的乡邻物业青峰雅苑小区从事保洁工作,不仅收入稳定,还能兼顾家庭。近年来,肥西县创新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乡邻模式”,不仅让上千名像刘甫叶这样的失地农民在家门口端稳了就业饭碗,更通过物业管理和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乡邻模式”立足乡村安置点,通过深化村企合作、激活人才力量、探索降本增效、完善便民服务等举措,成功破解城镇化进程中安置小区就业难、管理难、服务难等治理痛点,让搬迁群众实现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的跨越式转变,走出了一条“城市反哺农村、服务促进治理、就业带动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村企合作共发展,就业增收有奔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因征地拆迁和城市扩容产生的失地农民普遍面临就业增收难题。肥西县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指引,创新“国企+村集体+失地农民”模式,拓展了秩序维护、环境保洁、工程维修、绿化养护等行业1800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相关企业已与11个乡镇6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年合同金额达5800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和失地农民双增收,真正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用好人才智囊团,基层治理添活力。为有效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凝聚基层治理合力,肥西县不断探索协商服务机制,积极吸纳70余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退职村干部和返乡能人等乡村人才,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创新建立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深化社区和物业常态化沟通协作。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托物业联席会议机制成功化解邻里纠纷57起,解决飞线充电、车辆乱停乱放等治理顽疾380余件,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深挖内潜降成本,盘活资源增效益。肥西县坚持以“抓降本、求增效、重提质”为抓手,高效盘活闲置资源,不断探索降本增效新路径,多措并举实现服务品质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在场地资源上,充分利用小区架空层等现有闲置场地,通过创新改造和共建共享,为业主提供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在设施配置上,秉持“能自制不购买,能自修不外委”原则,积极开展小改革小发明活动,自制晾衣架等设施,节约成本72.8万元;在人员配置上,推行一专多能、一岗多职模式,为安置小区配备60名兼职绿化工,每年可节约绿化养护费用超百万元。
党建引领强服务,红色物业暖人心。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相关企业以230名党员、业务骨干为主体,打造“乡邻先锋”服务品牌,成立志愿服务队、助困先锋队、便民服务队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探索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解决安置小区矛盾调解、环境卫生、安全隐患、便民服务等问题825件。针对高龄独居老人,建立信息台账4110人,定期提供上门检修、关怀帮扶,让“红色服务”触达每个角落。
自2022年5月“乡邻模式”创建以来,肥西县乡邻物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在管安置小区82个,服务人口超18万人,累计获得各类锦旗280余面,在群众中赢得了不俗口碑。下一步,肥西县将积极推广“乡邻模式”,推动所辖服务小区居民从安置向安居转变,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