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苜蓿的新故事:来自兰考黄河滩的“时令鲜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兰考东坝头镇黄河滩区的春日里,苜蓿随风摇曳,这片曾经的盐碱沙地如今已化作一片绿色的海洋。
苜蓿,对兰考有着特殊的生态价值。六年前,这种耐旱牧草从西北引进,扎根黄河滩区,不仅锁住了风沙,修复了土壤,更带动了绿色畜牧产业。如今,它的价值再次被刷新——从默默守护的生态绿草,摇身变为餐桌上的时令美味。

这缘于去年的一次项目考察会,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和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围绕当地苜蓿资源碰撞出了一个火花:将春季苜蓿的嫩芽当作新鲜食材,三全为此开发一款季节美食。
苜蓿嫩芽被誉为初春的精灵,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一直是中国乡村早春时节的美味。
然而,它的鲜嫩转瞬即逝,如同明前茶般金贵,采摘期仅有短短几天。

3月24日,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黄河滩区上演。三全采购团队驻扎兰考,当地政府组织百余名农户抢摘嫩芽。短短3天,4吨鲜芽从田间直达工厂。依托先进工艺,三全在12小时内完成采摘、运输、清洗、入馅的全流程,最大程度保留了这来之不易的春天第一口鲜甜。
4月8日,三全“苜蓿嫩芽猪肉”水饺登录各大线上商城和社交媒体,来自黄河最后一道湾的生态故事和特有的时令风味引来一片惊艳。
“当人们咬下一口鲜甜的苜蓿饺子,尝到的不仅是黄河滩区春季的春味,更是一代代兰考人接续奋斗的甘甜。”三全食品董事长陈南表示,这款产品是三全对地域风味和助农模式的创新探索,未来将跟进市场反馈,争取将兰考苜蓿嫩芽水饺打造成一款受欢迎的地理标志性美食。

“同样的苜蓿草,不一样的价值,我们要让苜蓿在餐桌上讲出新故事。”兰考东坝头镇党委书记程远飞算了一笔账:过去苜蓿作生态绿草,每吨仅值七八百元;如今嫩芽身价翻了数倍,农民增收、产业增厚。目前,当地黄河滩区苜蓿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年产青贮20万吨,这条从治沙到富民的道路越走越宽。
60年前,焦裕禄带领群众种下泡桐,让沙地变绿洲,如今焦桐成林,从治沙树变成了致富树;60年后,苜蓿接过生态接力棒,从固沙治碱到护土绿草,再到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从泡桐到苜蓿,从防风固沙到生态富民,每一步都是焦裕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动转化。